2019年1月1日 星期二

The Zone System-18%中灰

The Zone System-18%中灰




上圖是一個階調系統(The Zone System)的模型,橫軸為由黑到白、自反射率0%至100%的分布,有關為什麼Zone 5定為18%反射率的說法眾說紛紜,首先,18%這個數值是人為定義出來的中間灰(Middle Gray),有一說是柯達公司的總部羅徹斯特經常烏雲密佈,因此
柯達公司的研發人員心血來潮就以羅徹斯特的烏雲作為反射式測光錶的標準,我們這裡主要關心的,是這個數值的應用:



早期黑白底片時代攝影,是由Ansel Adams和Fred Archer所制定階調系統,用以決定底片的曝光和暗房的處理標準;用在測光表時,即為-5EV~+5EV,故當我們使用點測光時,測光表的數值表示為上圖所測得的亮度;使用權衡測光時,為畫面的平均測光值;而當為RGB亮度時則是0~255(中灰為中間值128)。

由於測光表是為了決定曝光使用,所以本身並沒有包含"顏色"這個參數在裡面,我們在拍攝時的場景是彩色的,因此必需做以下的轉換:

上圖中我們把各個不同的顏色依照他的明度做排序。舉例來說,晴朗無雲的天空接近圖中藍色的Zone 5,因此我們在對天空測光時,將曝光值調至EV0即可還原天空的顏色;反過來說,如果實際的天空是較明亮的、接近上圖的Zone 6,我們仍然把曝光值調至EV0,拍攝出來的畫面便會較實際來的暗1EV。

現今因為要得到一張照片(數位),已經不需要經過沖片放相等繁瑣作業,所以不少人會直接先拍一張結果,再從相機或手機螢幕顯示的結果來判斷要加亮or減暗,因而忽略了測光的重要性:有時候畫面是稍縱即逝,並沒有辦法讓我們反覆在測光-試拍這個循環中實驗出來理想的曝光值;又或者螢幕本身亮度的誤差,都可以能造成我們誤判,因此掌握正確的曝光觀念仍然是一張好照片的關鍵之一。